网站通行证
名称
密码
浏览 | 注册
今天是:
您的位置:绍兴在线 > 新闻 > 正文内容

《论语》中的10句话,带你走近孔子的天命信仰!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 2024-10-21 09:06

人们读《论语》更多注意到孔子的人生观、社会观。但对于思想家来说,宇宙观是本体,人生观、社会观只是运用。

在宇宙观上,孔子信奉上天、敬畏上天,并且了解上天运行的秩序。与读者分享《论语》中的关于“天命信仰”的10句话,探究孔子的宇宙观。
相信上天
1、子曰:“天生德于予,桓魋其如予何?”《论语·述而·二十三》
这是《论语》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,表达了孔子的天命观,对上天的信仰。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,大约在公元前492年孔子约六十岁的时候,孔子离开曹国去宋国。宋国的司马、掌管军队的负责人桓魋不愿孔子师徒一行人到宋国,就派人驱逐孔子。当时孔子和弟子们正在一棵树下练习礼仪,桓魋的人来威吓驱赶他们,把他们避阴的那棵树也拔倒了。

 

 

孔子圣迹图之“宋人伐木”

这可能是孔子周游列国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。弟子们被吓着了,怕出事,希望跑快点。孔子却不担心,很从容,说出了这句话:“上天把德生在我身上,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呢?”孔子认为上天赋德于自己,上天拣选了自己,因此自己天命在身,有上天护佑。孔子内心有上天的依靠,他对自己的命运有信心。
人在危难或困境的时候,最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和依靠。每个人在遭遇危难和困境时,在没有家人、朋友和同事能依靠的时候,在精神上会寻求什么支撑呢?在这种情况下,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完全不一样。而孔子有一种特殊心理:一旦遇到危难,他在精神上就会回到自己的使命中去,会诉诸上天、依靠上天。
在《子罕》篇中记载着与此类似的一句话。,孔子在匡地被人围困,他说了这样一番话:“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;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”孔子认定自己是周文王开创的治国之道的传人,这就是自己的天命,自己也因此会被上天护佑,并不担心在人间被围困。
2、孔子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”《论语·尧曰·三》
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”不知命,就不能成为君子。“命”指的是“天命”,《学而》篇中记载孔子的话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
“天命”的观念有两层基本意思,一是相信世界是上天创造和主宰的。《颜渊》篇记载子夏的话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这是上天主宰论。二是由上天选择,天命降临于人,人因此有使命。
孔子认为自己是被上天所拣选的,他很清楚自己的天命,也就是人生的使命。前文讲到,他的天命就是继承文王开创的文化。
顺应上天
3、子曰:“主忠信。”《论语·学而·八》
从造字上看“主”,有两种最主要的解释:灯上的火柱和房屋的支柱。那么,“忠”和“信”就是照亮人生黑暗之路的灯火或者建立人生大厦的坚实支柱。
着重讲“忠”字。“中”字上面是“中”,下面是“心”,意思是用心于“中”。那么什么是“中”呢?依照天文考古学家冯时先生的解释,“中”指的是古代测太阳光的圭表,表,指直立的标杆;圭,是平放在地上、向东南西北延伸的刻板。直立的标杆会把日影投在圭板上,古代的史官们将其细心记录下来并研究,再向天下颁布时辰和历法,预报天气和节令。
立表必须正,才能得到准确信息,这就是孔子讲的“忠”字的古老源头。孔子用“忠”字,就是把自己当成测影之表,立身中正,准确传达上天之道。很显然,这个“忠”字原指忠于上天秩序。

 

 

仪征铜圭表,中国现存最早的圭表

4、子曰:“六十而耳顺。”《论语·为政·四》
大多数的解释认为,“耳顺”就是“心顺”,指无论听到好话还是坏话,内心都顺畅淡定,处之泰然。但杨鹏老师并不同意,因为这种解释缺乏古代文献上的证据,而且孔子是一个是非分明、好恶分明的人,在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持淡定,他有会伤心,会流泪,会流露自己的情绪。
理解“耳顺”,不能离开耳朵去猜想。“耳顺”的原意就是耳朵顺从、听从。顺从什么呢?《里仁》篇中,孔子曾说过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可见,孔子是用耳朵去听“道”的。
战国郭店楚墓竹简的儒家文献《五行》篇中说,通过“眼”而知道,这是智者;通过“耳”而知道,这是圣人。我们可概括为“眼见为智,耳听为圣”。从“圣”字的造字看,甲骨文时期的“圣”字就像一个大耳朵和一张嘴,意思是能听到并说出来。
在孔子的时代,人们重视听觉,认为圣人传天命,而天命是通过聆听获得的。“耳顺”,则是指孔子知道了要听从天命,明白生命中的许多事是由上天决定的。
5、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《论语·阳货·十九》

这几句话讲的是孔子的宇宙观。
有一天,孔子说:“我想不讲话了。”子贡赶紧问:“老师您要不说话,我们这些小子还记述什么呢?”孔子没有回答,而是直接上升到了宇宙观:“上天说了什么吗?四季在运行,万物在创生,上天说了什么吗?”

 

 

刘松年《四景山水图》

一年四季在运行,说明这个世界有恒定的秩序。万物在创生、生长,说明这个秩序有益于创生、有益于生命。无言的上天,通过一个创生的宇宙秩序来创造和运行宇宙万物。这就是孔子的宇宙观。
孔子以此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说话了。上天不言,但很有力量。他认为,人当以上天为榜样,少说话,多做事,依四季运行起来,让万物得以创生。
6、子曰:“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学而上达。知我者,其天乎!”《论语·宪问·三十五》
有一次,孔子感叹,没有人能知道他、了解他。但他觉得,上天是可以了解他的。因为孔子信靠上天,所以不抱怨上天,也不怨恨人。
虽然人生有很多困苦,但要想人生顺利,就得修好自己的德性以匹配上天的要求,这样才能被上天拣选,承担天命重任。孔子采取的积极方式是:“下学而上达”,在下面学习而上达天命。天在上,人在下;人在下面学习,但精神上升,抵达上天。
《论语》开篇第一句,就是“学而时习之”。孔子很看重学习,他对学习目标的根本定位,就是“上达”天命。学习的本质,是学习信仰,形成信仰的能力,抵达天命的认定。学习的目标,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好,更重要的是知道人的命运由天而定,能敬天爱人。上天之行,是创造,是秩序;人应当顺应上天,成为建设的力量、秩序的力量。
敬畏上天
7、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《论语·季氏·八》
孔子认为,身为君子,有三个敬畏对象。首要的就是“畏天命”,敬畏天命。
为什么孔子首先敬畏天命?因为他认为上天是造物主,运行四季,创生万物,创生并决定着大自然的运行。上天不仅决定大自然的运行,也决定历史的演变和王朝的兴衰,决定个人的荣辱得失。例如《颜渊》篇记载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
孔子的思想接续周朝。在《尚书》中有一个重要概念“天罚”,即上天的惩罚。周武王就认为自己是“恭行天罚”,奉行天罚。因为有“天罚”观念,所以有敬畏之心。

 

  观后心情
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
图片新闻
热门视频
网站首页 | 网站简介 | 团队介绍 | 视频直播 | 网上投稿 | 网站建设 | 域名空间 | 广告价格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13 by sxwols.asia. all rights reserved